你現在的位置:首頁 >> 莆田二十四中 >> 教學運行 >> 教研活動 >> 正文 > 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之我見
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之我見
發布時間:2021-12-15 瀏覽次數:次
莆田第二十四中學 張智課
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一個中心環節,是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載體。新課改的實踐在于課堂,課堂教學模式是其重要的體現,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,課堂教學模式也日益破舊出新,傳統的教學模式已被打破,為了實現新課改,我在嘗試了一系列大家“行之有效”的新模式,從中得出了我個人的教學見解。
一、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,提高課堂效率
羅杰斯的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,學的是“開拓的、有適應性的、自覺的、思維活躍的自我尊重的個體”。只有當我們把學生作為獨立的主體來看待,使他們成為活動的主體,鼓勵他們自主性、獨立性與創造性的時候,我們才能發現和開發蘊藏在學生中的潛在創造性品質。教學松成因素中學生應是教學的主體,是學習的直接參與者和受益者,教師應該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服務者、引導者。何時在實際教學中,講授式教學法依然霸占著課堂,學生能力得不到發展,教學效果差。要真正實現素質教育,我們必須教會學生學會學習,這就要歷史教學中一定要改變教師唱“獨角戲”現象,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,讓學生自已探討、自我教育與自我體驗,給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建立一個較好的平臺。為了更好提高課堂效率,采用“自主學習”“合作探究”“情景設計”“多媒體教學”等多種教學方式,在教學中由淺入深,層層設疑,使學生在閱讀、思考的基礎上回答問題,教師起引導和點撥,最后正確答案從學生口中得出,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,也把“一堂課”變成從從參與或交流的活動,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。這一點,正如培根所說:“知識可以成為垃圾,但學會了思考就等于得到了一件無價之寶。”偉大的愛因斯坦在晚年透露他成功的秘密時,揭示了同樣的看法:“思考是一切成功的源頭”。這樣學生不僅要面對理性思考,而且還可以在活動中學會合作,使課堂成為民主開放的課堂,成為體驗、參與、思考、探究、合作的活動場所。
如上高中歷史必修一《改革開放》這一課前,可先放歌曲“春天的故事”,然后再引導學生分析這首歌里人物、背景,及最早改革開放地方,從而引導學生思考,調動學習的主動性,活躍課堂教學的良好氣氛,以提高教學效果。當然,任何一種教學手段和方法都有各自的短長,任何一種課型的教法也不是單一和僵化的,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我們要視教材、學生情況,靈活機動,合理使用每一種教學方法,從而提高歷史的課堂效率。
二、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,提高教學效果
孔子就特別注重這種快樂教學原則,他告訴我們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。”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”,如要教學缺少趣味性,就會學生感到枯燥無味,從而導致學生“厭學”,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就成為空談。學生只有對歷史學科有興趣,才能提高教學效果。
如課前“歷史上的今天”富有歷史教學特色,也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,增加學生歷史知識的一個小環節,學生馬上進入角色。俗話說“好開始是成功的一半”。也可通過獎勵法,積分法、等調動學生的興趣,主動地去思考、學習。喜新是人共同心理,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心理特征,所以要刻意求新,化被動為主動,增強趣味性??鬃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”,明了學與思的關系,讀書和思維這二者是緊密相連、不可分割的。所以還要通過創設情境,通過設疑、解疑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,學起于思,思源于疑??鬃泳吞貏e注重這種快樂教學原則,他告訴我們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。”比如:豐富歷史圖片、文字資料、音像資料等材料,只要教師會運用,就可以重現一定的歷史情景,讓學生感受歷史、體驗歷史,這也是引導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。
當然也可以通過課外興趣小組的形式,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,如通過寫小論文比賽,調動學習學習興趣,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以適應現代考試的需要。通過“一站到底”,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,又可去收集信息和豐富的學習知識。
總之,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通過課外及課內逐步培養起來的,是教師對教學研究和自身能力的體現,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。
三、 走進學生的心靈,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
要促進學生長足發展,從內心去鼓勵學生,要從課內外走進學生的心靈,真正從內心觸動學生,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。因此,科學的運用情感的功能來優化課堂教學,使教學活動的認識和情感有機結合起來,提高課堂的效益。正如蘇霍林斯基說:“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,就急于傳授知識,那和,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,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?!倍啾頁P,表揚要具體,從細心處關心學生,給他們于信心。當然,也可先抑后揚,可以是否定過過動肯定現在,比如,某一學生平時不發言,而那天突然發言,你可以說他的發言有獨特見解,激發學生的自信心??梢?,要使課堂有“人情味”,充滿活力,師生之間建立純潔的情感聯系至關重要,學生只有“親其道”,才能“信其行”。所以就要求教師多了解學生,關心學生,做學生的知心朋友,關注其健康成長,耐心去解答他們問題,聽其他們的意見,以獲取學生信任,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,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教學效果。
總之,我想在歷史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,提高學生學習效益的有效方法很多,教無定法,教學是一門科學,更是一門藝術,只要認真鉆研教材,在備課同時,多關注學生,備方法,在今后教學中隨時發現和糾正對歷史教學的偏差和失誤,就一定能找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。